2025年4月21日晚,文学院在盛乐校区学院资料室举办以“悦享新时代,书香润校园”为主题的世界读书日活动,活动聚焦古今文学经典之作,结合学生多样化的阅读兴趣和分享需求,在倾力推荐和趣味互动中挖掘书籍的多元价值。文学院院长陆有富教授、学院部分教师和研究生参加此次活动。

活动开始,陆有富院长借黄庭坚的诗句“万卷藏书宜子弟,十年种木长风烟”表达对学生们的殷切期盼,他表示,学生应在书中汲取知识,汲取能量,才能“活水源头随处满,东风花柳逐时新”。又以朱熹《观书有感》两首启发学生阅读而知新,在凝固的文字中找到生命力所在。“问渠那得清如许?为有源头活水来。”“向来枉费推移力,此日中流自在行。”经典是文化的活水,唯有深耕阅读,才能在信息浪潮中从容自若,沉淀思想,明辨笃行。
随后,三位同学进行了阅读分享,肖宏同学聚焦清代词人朱彝尊的《曝书亭词集注》(李富孙注),分析其注释体例、特点,品鉴优劣,以嘉靖十九年校经庼刻本为依托,选取《柳色黄·对雨》《苏幕遮》等词剖析典故,深入对注释“副文本”的挖掘,从古典文献学角度展现了阅读的深度与审美价值。

陈佳楠同学分享了美国作家塔拉·韦斯特弗的自传《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》,结合书中细节,剖析了教育如何成为塔拉逃离原生家庭、重塑自我的“翅膀”。她提到,塔拉的逆袭不仅是知识的积累,更是认知的觉醒——通过教育,她学会质疑原生家庭的扭曲观念,最终与自我和解,拥抱理性与自由。这一分享引发了现场同学对“教育本质”的热烈讨论,“教育不仅是改变命运的路径,更是打破精神枷锁的钥匙”。

张跃进同学以赫尔曼·黑塞的《悉达多》为主题,探讨了主人公从婆罗门贵族到苦行僧、再到世俗富商,最终在河畔悟道的生命历程。通过分析悉达多的多次身份转变,她阐释了书中“自我探索”的核心命题。“我们不必成为悉达多,但要学会倾听内心的河水声”,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引路人,体验当下,我们拥有的每个瞬间的感知就是有意义。

活动现场还设置“墨香寻踪”“书海寻名”两大互动环节,将经典阅读与创意解谜相结合。学生手持“猜书迷”任务卡,通过关键词、emoji图画猜出书名,在阅览室书架间展开智慧角逐。现场笑声与讨论声交织,经典以轻盈姿态走入年轻心灵。


本次活动以“深度阅读”与“创意互动”双线并进,通过多元形式点燃师生阅读热情,让经典焕发新生。随着合影快门声响起,活动圆满落幕,但书香余韵未绝。当代社会,网络信息多元发展,阅读经典在浮躁的时代更显重要性,希望同学们始终保持阅读的习惯,玩味不断的咀嚼,在书籍的字里行间中得到内心的力量和方向,在书香文墨中,推开认识世界的窗口,成就自己的人生之路。

图文:汪梒 崔宇琪
初审:张丽杰
复审:陆有富